【脱贫攻坚进行时】阿旗巴彦花镇吹响2017年脱贫攻坚集结号
| 招商动态 |2017-03-11
今年以来,阿旗巴彦花镇党委通过抓班子,带队伍,结合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积极推行“三抓三巩固”党建工作模式,早谋划,早部署,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方向引领作用,全面吹响了2017年脱贫攻坚集结号。
听民意,破传统局
2016年,巴彦花镇农业走入困境,高产的玉米卖到了秸秆的价格,饱满的葵花籽晾在场院里无人收购,个大体肥的肉羊也就是两只肉鸡的价格。农产品低迷的价格走势,成为巴彦花农民的集体困惑,农民靠单打独斗走向市场,却仿佛陷入一个“迷局”。镇党委一班人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,坚持问题导向,走村串户,和村干部座谈,逐村把脉,制定发展规划,到贫困户家中访谈,逐户听诊,确定“点餐式”扶贫项目。把民意收取上来,把党的农村政策贯彻下去,变过去的被动安排为群众的主动要求。结合民意,因村而异,确定了发展订单农业,调整粮精饲比例,发展特色种植,绿色种植,庭院种植,肉驴肉牛,生猪养殖等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和思路,改变传统的种养方式,破发展局,破传统题。
走出去,取脱贫经
党委政府按照群众的需要,市场的需求确定了思路,而落实的环节在村两委,关键在党支部。年前年后,全镇22个村都纷纷走出去,领着种植、养殖大户,到相关的地区参观考察,取经问道。从发达地区带回了甜菜种植订单,带回了肉驴养殖经验,带回了林果保鲜技术,更主要的是他们学到了先进的发展理念。“同样是养鸡,人家的就能比我们卖上好价钱,就是因为他们在包装环节加了细”从吉林等地参观归来的胜利村党支部书记斯日古楞这样说。今年他们计划养殖笨鸡10000只,而且准备在深加工上做足、做好文章。从日光温室,现代化养殖场走回来的巴彦花村干部看到了差距,学到了经验,启发了思路,明确了方向,坚定了信心。
请进来,谋致富路
贫困是因为缺乏思路和发展资金,缺少带头致富的能人,这是各村的共性问题,也是症结所在,巴彦花镇采取三项措施标本兼治。一是镇党委邀请了凌志马铃薯种植集团的总经理闫洪志先生,与村干部围绕马铃薯种值进行座谈。会上,不仅落实了马铃薯种植项目,而且,闫洪志先生把多年积累的农业种植理念和经验与大家进行了分享,大家表示收获颇丰。二是通过招商引资,把资金引进来。采用“我提供资源,你提供资金”的招商理念,沙拉哈达村通过引资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日光温室20栋,让90多户贫困户从中实现资产受益,姚家段村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地下优质水资源,不仅实现了工业经济新突破,而且引进泡椒种植企业,同时也带动其他几个村发展庭院经济,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受益。三是推进人才发展战略。千方百计吸引人才,留住人才。把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留下来,把外出打工的能人留下来,把当地的乡土人才请出来,投资领办合作社,当经纪人,全镇上下营造了求贤若渴的浓厚氛围。党委政府还充分发掘旅游文化资源,聘请了专业旅游规划公司对全镇所有文化旅游景点进行了规划设计,同时吸引能人来此兴业创业。
帮起来,结对发展
针对全镇蒙汉杂居,半农半牧,生产方式各异的特点,各村发展不均衡的实际,镇党委政府首先确定了11个在肉牛、肉驴、林果特色种植、乡村旅游等方面发展起来的特色村,与11个相对落后的村子结对帮扶,签订相互帮扶带动协议,结成对子的村,即可形成帮扶带动,又可实现优势互补,从而形成“一村带一村,携手脱贫”的帮扶模式。这种帮扶模式不仅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新尝试,也是实现后进村转化的一种有效手段。
做起来,谱新篇章
“两学一做”基础在学,关键在做。2017年的春耕备耕已经开始,全镇党员干部正带领全镇群众同心同德,助力脱贫攻坚。目前,已落实各种农业订单14600亩,落实杂粮种植3650亩,特色种植11950亩;土地规模化流转20000亩,发展果树经济林3200亩,肉牛3000头,肉驴5000头。巴彦花镇党委将积极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抓方向,抓发展,抓监督,圆满打赢2017年脱贫攻坚战。